近日,“2021胡潤百富榜”發布,賣水又賣藥的鐘睒睒榮登榜首。 其中,安康憑借270億財富,為醫藥、醫療類富豪榜第24名。他創立的華蘭生物,被業界稱為“中國血制品龍頭”。 從赤腳醫生,到「中國血制品龍頭」掌門人;從初創藥企,到市值500億華蘭生物,安康如何做到? 防疫站的奇妙緣分 1949年,新中國解放前夕,安康出生了,祖籍河南新鄉。 小時候,安康的家庭文化氛圍濃厚,父母都讀過書。 在這樣的背景下,安康不負眾望考上了河南師范大學生物系。 在大學里,他有過一段下鄉當赤腳醫生的經歷。 1971年,安康重新返回校園,拾起了書本。 1974年畢業時,他被分配到家鄉新鄉的防疫站。 由于從事的工作,與自己大學的生物專業息息相關,安康工作勤勤懇懇,努力在工作崗位上有所造詣。 1988年,安康當上了新鄉市衛生防疫站站長,而后又出任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處長。 奇妙的是,和防疫站掛鉤的藥企創始人,比如智飛生物創始人蔣仁生、九州通創始人劉寶林等,基本都在這一時期(九十年代),開始瞄準下海創業的路子。 安康也不例外。 1992年,由安康牽頭創辦的河南華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(華蘭生物的前身)正式成立,瞄準生物制品。 一“戰”成名 由于生物制品的相關研究,是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強項。 而安康成立的華蘭生物,更是將這一強項發揮至極。 1994年,華蘭生物的廠區即建成并試生產。 經過兩年多艱苦卓絕的研發創新,華蘭生物最終攻克難題,打造首個生物制品——人血白蛋白,并正式投放市場。 1998年,華蘭生物再創佳績,拿到國內首家榮獲血液制品行業的GMP認證。 九十年代前后,國內企業刮起了股份制改革的東風。 2000年,安康帶領著華蘭順應時勢,將華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改為股份制企業。 至此,成長速度極快的華蘭生物,對內加強研發,擁有人血球蛋白等重要拳頭品種; 安康也嘗試著,對外與國外同行藥企合作,比如著名的美國百特公司,包括國內大型藥企,但都無疾而終。 于是,安康開始尋找另一條出路,即企業上市。 2004年,華蘭生物在深圳證券交易所,正式敲響上市鐘聲。 而真正令華蘭生物一夜之間家喻戶曉的,是2009年的甲型流感。 2009年,墨西哥一名5歲小男孩,被確診為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,隨即席卷全球。 僅用了3個月時間,地處內陸城市河南的華蘭生物,緊急研制出全球首個甲型H1N1流感疫苗,并在江蘇、泰州等地進入臨床試驗。 被證明安全可靠后,該疫苗被推往全國接種,并承擔國家近40%的收儲量。 自此,華蘭生物逐漸走向大眾視野。 瞄準創新 獲得國家馳名商標稱號、國內首家通過血液制品行業的GMP認證、全球首家研制出甲流疫苗…… 華蘭生物的每一步,都走得十分扎實。 而這,來源于這30年間,安康對于“創新”二字的不斷追求。 “不管做什么企業,不創新很快就會落后?!?/span> 華蘭生物是血液制品企業中品種最全、種類最多的。 安康說,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,而是考慮到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 安康認為,對于企業來說,應該抓住每一個自己能夠利用的機會,瞄準好最關鍵、最新的技術,努力實現這一目標。 兩手抓兩手硬 一直以來,血制品業務是華蘭生物的主業,與上海萊士、天壇生物形成三足鼎立的割據局面。 此外,安康帶領的華蘭生物,執行了“兩手抓兩手硬”的發展戰略。 而除了血制品業務之外,疫苗業務成為華蘭成長性更快的業務板塊。 截至2021年6月末,華蘭疫苗共有11款在研,其中3款已經申報生產,1款三期和1款2期臨床。[5] 今年1月,華蘭疫苗更是被拆分到創業板上市,已經獲得證監會同意IPO注冊。
|